黄山毛峰网
新茶上市

黄石溪毛峰_黄石溪名茶

首页 > 安徽茶叶 > 正文
日期:2020/2/15 16:11:11
一、简介

黄石溪毛峰,安徽省青阳县特产,产于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黄石村。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黄石溪毛峰”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黄石溪毛峰

二、品质特征


黄石溪毛峰成品茶的品质特点:条索匀称,嫩绿微黄,茸毫披露;开汤时雾气结顶,水色碧绿明净,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味甘美,冲泡数次,香味犹存;叶底黄绿多芽,厚实匀整。黄石茶叶香气浓纯持久,汤汁醇厚且回味无穷,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常饮能使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黄石溪毛峰冲泡

 

朝夕吸纳高山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灵气。同时由于高山气候之缘故,昼夜温差大,而方圆百里人烟稀少,茶园无病虫害,无农药和工业污染,是天然有机生态茶园。


1.外在
黄石溪毛峰(手工茶):外形条索较紧,嫩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清甜;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亮。
黄石溪毛峰(机制茶):外形扁直舒展,翠绿鲜活;汤色绿亮;香气清香带花香;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软绿亮。

黄石溪毛峰叶底

2.内在
黄石溪毛峰理化指标中水分≤7.0%,总灰分≤6.5%,碎末茶≤6.0%(备注:16孔以下为1%),水浸出物≥37.0%,粗纤维≤14.0%。

三、茶树品种

黄石溪毛峰园地规划、园地开垦、茶园种植、茶厂建设及茶叶采摘参照DB/T366《九华佛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茶园种植的茶树品种必须使用青阳县选育的当地品种:黄石天云种。

黄石溪毛峰茶树

四、等级标准

黄石溪特级(即:黄石溪名茶)毛峰分为一、二、三个等级,名茶之后为普通毛峰,分为三级六等。

黄石溪名茶

五、获奖荣誉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黄石溪毛峰”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915年,黄石溪毛峰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1955年被列入《中国农特产品大全》;
1956年起,为外交部驻外使馆公务用茶;
1958年起外交部每年定购500公斤作为“礼品茶”;
1990年起,被国务院选为国宾茶;
1992年黄石溪茗茶之一的“道僧天云”茶香港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银奖;
1993年“道僧天云”茶在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销洽谈会上获金奖。

黄石溪毛峰

六、产地环境

1.地形地貌
黄石溪毛峰产地地势高拔,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东北西三面群山环抱,构成山岭相连的一道道屏障,形成外围比中部腹地高的狭长峡谷,黄石溪毛峰的茶树主要生长在这样地缓坡上。

黄石溪毛峰产地

2.气候特征
黄石溪毛峰茶叶种植区域属于中亚热带北缘 ,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夏热冬寒、春秋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梅雨期40天左右,秋季干燥,冬有冰雪。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年平均无霜期20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00小时左右。

黄石溪毛峰茶叶种植区域环境

3.水文情况
水质黄石溪境内沟壑纵横、诸山涧水相汇成溪,主要是源于花台峰、十里横排与天台峰三处水源相聚而成,汇入黄石溪聚入喇叭河,水源资源非常丰富,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级以上标准。

黄石溪毛峰产地环境

4.土壤情况
土质土壤为花岗岩残坡积物成土母质形成的酸性山地黄红壤,酸性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土壤发育层次明显,土壤肥力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2.5%。土层厚度大于60厘米,土壤pH值在5.00到6.5左右。

其中有几处山地所产的黄石溪毛峰较为知名:十王峰下的道僧洞、天台峰、花台峰下的狮子洞、原始岭的老虎洞、凤凰山下的凤凰泉、七贤峰下的古寨及映月潭周围一带等处。

黄石溪毛峰环境

七、地域保护范围

黄石溪毛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为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黄石溪村、南阳村、清泉村、所村村、兰溪村、梅山村和朱备镇将军村、东桥村的沿九华山脉的局部地区(东经117°47′25″-117°52′9″,北纬30°20′36″-30°32′21″之间)。核心区包括黄石溪村一、二、三、四村民组;清泉村丰悠村民组、长圲村民组;兰溪村岔泉村民组、建德村民组、排上村民组共计十个村民组行政区域内。

黄石溪毛峰产地-黄石溪村

八、历史发展

唐代《青阳县志》所载“茗地茶源,根株颇硕,生于阴谷,春夏之交始发萌,茎条虽长,旗枪不展,乍紫乍绿”,记录的就是黄石溪毛峰。

清乾隆元年(1736)《江南通志》记载:“金地茶,出九华山,……仙人掌茶。……出九华山中。茗地源茶,出九华山之闵园阴谷中。”产于山南黄石溪的称”黄钉溪毛峰”。

黄石溪毛峰,在旧社会中,茶农破产,茶园荒废。新中国解放后,黄石溪毛峰生产才有发展,国家每年下达收购计划,除供应皖苏两省主要城市外,远销津、沪、广州等地。1976年,黄石溪毛峰首次加工出口。

黄石溪毛峰

早在1915年,“黄石毛峰”就在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荣获金奖。

外交部从1958年起,每年定购500公斤作为“礼品茶”招待外宾,国务院后勤机关,也曾将其作为重要会议用品,目前黄石溪名茶以远销日本、西德、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围绕黄石溪名茶开发,镇政府和农技部门大力合作先后推出了“天台云蕊”、“天台翠尖”、“黄石族枪”、“道僧天云”系列名优茶,其中黄石溪茗茶之一的“道僧天云”茶于1992年通过省级鉴定时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同年在香港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银奖,1993年在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销洽谈会上获金奖,并被省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九、采摘标准

黄石溪毛峰一般在4月下旬进行采摘,只对一芽二叶初展的进行采摘,要求无表面水,无鱼叶、茶果等杂质;采摘后按叶片老嫩程度和采摘先后顺序摊放待制,制作工序为杀青、揉捻及烘焙,火候温度是这三道工序中最关键的,只有把握得当,才能制造出顶级的茗茶。

黄石溪毛峰鲜叶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初展,按鲜叶芽叶组成分三等。
一等:一芽一、二、叶占80%以上,基本上无对夹叶;
二等:一芽一、二叶占60-80%,有少量对夹叶;
三等:一芽一、二叶占40-60%,有少量初展的一芽三叶。

十、加工工艺

1.传统手工


杀青
用八丈平底桶锅。杀青前应将桶锅磨光擦净,使锅壁光滑,减少芽叶与锅壁摩擦,防止芽叶色泽变黑,投叶量每锅400克左右,温度180℃左右,鲜叶下锅后要扬得高(叶子高出灶台面10厘米),捞得净,锅底不留余叶,翻抖要快,同时掌握好嫩叶老杀,老叶嫩杀,要杀匀杀透,无焦叶红梗,杀青台上置一小电风扇,吹散杀青叶水湿气保证茶叶翠绿清香品质,杀青叶出锅后,放小簸箕内,快速清风,簸除焦叶、碎片。

揉捻
将杀青叶摊凉冷却后放在竹制的篾篓里,手工搓捻,直至卷曲成条,充分抖散后,进行烘焙。

烘焙
分毛火和足火。毛火一锅杀青叶用四个烘笼,依次翻烘,温度90℃以上、80℃、70℃、60℃逐次降低,摊叶要匀,动作轻快,烘至七、八成干下烘摊放。足火八至十烘笼毛火叶并作一烘笼打足火,温度60℃,文火慢烘,发展香味,直至足干。足火后拣去老片、茶梗等杂物,而后复火,趁热装入铁筒,加盖密封,防止潮变。

黄石溪名茶包装

2.现代机械加工


杀青:
工具建议选购6CST-50型以上滚筒杀青机,作业时,从进叶端到出叶端要求灶内火温依次降低,当滚筒内壁温度达到260-290℃时可开始投叶,投叶量大小依芽叶性质、滚筒大小而定。芽叶肥壮,含水率较高适当减少投叶量,保持火温稳定。

做形:
做形是形成扁直型黄石溪毛峰独特外形的重要工序,采用6CLZ-80-12D茶叶多用理条机,分初理和复理二道工序,掌握快速理条、慢速压条,加压棒分重棒与轻棒,质量为150克-300克,加压方式为先轻棒后重棒再轻棒,加压时间视茶条成形程度,高档茶不宜时间过长。温度掌握先高后低,投叶量每锅0.8-1.2千克,每次理条时间5-6分钟为宜,待芽叶基本扁直约7-8成干时下锅迅速摊凉,回潮。

干燥:
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分毛火、足火、提香三道工序。掌握“高温快烘,薄摊勤翻”的原则,毛火温度110-130℃为宜,时间5分钟左右,待茶叶手触有弹性和轻微刺手感,下机冷却,足火低温慢烘,火温90-100℃,时间6-7分钟左右,再下机冷却。

提香:
提香机提香,含水率为7%时,冷却装箱。

黄石溪毛峰成品

十一、质量安全规定


黄石溪毛峰茶质量安全符合以下相关标准要求。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户认证绿色和有机产品,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进一步规范生产行为。

十二、专用标志使用


黄石溪毛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使用黄石溪毛峰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
向黄石溪毛峰地理标志所有人递交申请,经所有人认可后才能使用黄石溪毛峰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规定的黄石溪毛峰质量技术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的黄石溪毛峰产品必须产自黄石溪毛峰地理标志范围。
黄石溪毛峰产品实行统一名称、统一包装设计(黄石溪毛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可以在包装左上角位置加上企业的商标和包装上印上企业名称)、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公共标识、统一品牌管理和运营。
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不得向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收取使用费。黄石溪毛峰地理标志使用人自觉接受登记证持有人的监督与检查,自觉维护黄石溪毛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黄石溪毛峰地理标志所有人对不符合地理使用管理的生产、经营者有权取缔其地理标志的使用权。

黄石溪毛峰干茶

十三、故事传说

传说一:
相传在唐代末年昭宗天复年间(901~904),有一僧一道在九华山之巅的天台山后一石洞中修行,以采集树根和其他野果为食,由于长时期营养不良,头昏脑胀,面部浮肿。后来采回了野生新鲜茶叶煮饮。结果治好了病。为了方便饮用,继而将茶晒干收藏。常日晒在溪边一块石板上,天长日久,这块石板上便渐渐留印下黄褐色的斑痕。因此,人们便称此石为“黄石”,天台区暴流经洞侧而下,自成一溪,故又称此地为“黄石溪”。后来亦将这一带采制的茶叶取名为“黄石溪茶叶”。

传说二:
唐代,一远方云游僧自陵阳欲经天台禅寺朝拜九华,行至此洞时已过午,又饥又渴,并双脚溃烂成疮,晕厥于石上。不知过了多久,当云游僧在石洞里苏醒过来的时候,只觉神清气爽,口颊生香,见一银须白发老道正端着茶水送饮。后又将剩茶清洗疮面。数日即愈。云游僧感激万分。他环顾四周,见石洞清幽,洞旁一瀑悬泻而下成溪,并溢越石壁直冲峡谷之深处,确是仙、佛修行之处。他在朝拜九华老爷之后,返程又回洞与老道同室居住。因此这就有了九华山“道僧同修”的历史———“道僧洞”。这一道一僧的石像至今还供奉在洞内。又因道僧二人年复一年地在溪边石岩上晾茶,茶渍浸黄了石岩,黄石溪也由此得名。

道僧洞


上一篇:凫绿_凫峰炒青绿茶
下一篇:黟县石墨茶_黟山石墨茶
新茶上市
大家都在看